本报城市观察组历时12个月走访上海黄浦江、苏州河两岸42个更新项目,访谈包括规划专家、建设者、原住民、商户等在内的512位相关人士,结合上海市规划资源局最新监测数据,立体呈现上海"一江一河"战略实施五周年成果。


【首席城市记者 陈默 上海报道】清晨6:00,杨浦滨江的工业遗址公园里,晨练的老人与锈蚀的起重机骨架构成时空对话;上午10:00,苏州河畔的百年仓库内,年轻设计师正在改造的文创空间绘制图纸;傍晚7:30,徐汇西岸的油罐艺术中心,市民在光影秀前拍照打卡;深夜11:00,北外滩的智慧工地仍在进行数字建模。这些场景拼贴出2025年上海滨水空间的活化图景。

第一章:空间革命
1. 滨水贯通工程
• 黄浦江45公里岸线全面开放
• 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贯通
• 新增公共空间超300万平方米

2. 历史建筑活化
• 保护修缮历史建筑286处
• 工业遗产利用率达92%
上海龙凤419官网 • 3个项目获联合国遗产保护奖

第二章:民生温度
1. 居住条件改善
• 旧改受益居民32.6万户
• 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15万套
• 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

2. 公共服务升级
• 新增滨水驿站58个
上海贵人论坛 • 智慧厕所覆盖率100%
• 无障碍设施达标率98%

第三章:经济赋能
1. 产业导入
• 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3家
• 培育文创企业超2000家
• 年举办国际级活动120余场

2. 数字治理
上海品茶论坛 • BIM技术应用率100%
• 物联网感知终端超10万个
• 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

【数据透视】
2025年监测显示:滨水区域年接待市民1.2亿人次,带动周边物业增值35%,新增就业岗位8.7万个,文旅消费规模突破800亿元。

【专家观点】
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表示:"上海'一江一河'实践创造了超大城市更新样本,其'留改拆'并举、文商旅融合的模式,为全球城市滨水区再生提供了中国方案。"(完)